止痛藥不是唯一解!5大飲食重點,破解慢性疼痛迷思,打造抗發炎體質
已更新:3月13日

【有醫靠衛教健康 編輯部報導】長期疼痛不僅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危及健康。「疼痛」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但當疼痛持續超過 3 個月,便可能演變為慢性疼痛。許多人選擇忍耐或自行服用止痛藥,卻忽略了潛在風險。研究顯示,慢性疼痛患者罹患心肌梗塞和中風的風險較一般人分別增加 20% 和 30%,死亡率更上升 40%。因此,積極管理疼痛是維持健康的關鍵。
慢性疼痛與大腦變化:神經發炎如何影響疼痛敏感度
根據《醫學科學期刊 Archives of Medical Science》調查,台灣 65 歲以上的長者中,有 21.5% 服用止痛藥超過 3 個月,這不僅影響日常生活,還可能導致藥物依賴、情緒低落,甚至憂鬱。《疼痛醫學期刊 Pain Medicine》的研究進一步指出,慢性疼痛不只是身體的警訊,而是一種疾病,可能與大腦結構變化、神經發炎及疼痛敏感度增加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飲食習慣與發炎狀態息息相關。《物理醫學與復健期刊 PM&R Journal》研究發現,慢性疼痛患者攝取較多精製碳水化合物、高糖、高脂肪食物,但蔬果和某些關鍵營養素(如維生素 D、鎂)攝取不足。這些飲食習慣可能加劇身體發炎,使疼痛問題惡化。
如何透過飲食降低發炎、改善慢性疼痛?
健康的飲食模式能有效降低發炎,幫助緩解慢性疼痛的不適。以下是一些關鍵飲食建議:
1. 增加抗發炎食物攝取
多吃蔬果:餐盤的一半應由蔬菜組成,每天攝取 2 個拳頭大小的水果,特別是富含多酚的水果,如櫻桃、藍莓、柑橘類。
選擇全穀類:以糙米、燕麥、紅豆、綠豆等全穀類取代精製澱粉。
攝取優質蛋白質:豆類、黃豆製品、堅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有助於減少發炎反應。(推薦閱讀:跟著吃就會瘦!美女瑜伽老師設計:無負擔!夏日限定涼拌減重食譜)
2. 確保維生素與礦物質充足
維生素 D:有助於抗氧化與免疫調節,可從陽光照射、鮭魚、蛋類及乾香菇中獲取。
維生素 B12:對神經功能至關重要,富含於肉類和魚類。
鎂:來自深綠色蔬菜和全穀類,能幫助緩解神經痛與發炎。
其他人也看了:2種人缺乏維生素B!B群功能與建議服用單位
3. 選擇健康脂肪,減少飽和脂肪攝取
減少紅肉與加工肉品,以白肉(魚類、家禽)取代紅肉,可降低發炎指標。
多攝取 Omega-3 脂肪酸:每週至少攝取半斤富含 Omega-3 的魚類(如鮭魚、鯖魚),並選擇特級初榨橄欖油、核桃、亞麻籽等健康脂肪來源。(推薦閱讀:醫:一秒分辨體脂肪與內臟脂肪!從飲食到醫美的瘦身攻略)
4. 保持充足水分攝取
每日飲水 2 至 3 公升,有助於營養運輸與代謝廢物,避免脫水導致疼痛敏感度上升。
5. 避免促發炎飲食
減少加工食品、油炸食物,如碳酸飲料、泡麵、加工肉品,避免過量糖分與食品添加物。
適量飲酒與咖啡:男性每日酒精攝取不超過 2 杯、女性不超過 1 杯,咖啡因攝取控制在每日 300 毫克內。
擺脫止痛藥依賴,建立健康生活習慣

除了飲食調整,適度運動與良好生活習慣也是改善慢性疼痛的關鍵。久坐不動會導致肌肉僵硬、關節退化,甚至加重疼痛問題。適度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肌力、穩定情緒,還能幫助減輕體重,降低發炎風險。此外,睡眠不足可能導致疼痛惡化,充足的睡眠能幫助身體修復與情緒調節。(推薦閱讀:止痛藥吃太多會傷肝腎?吃太多會上癮?6大迷思破解,服用時間、劑量一次懂)
提醒您:慢性疼痛的管理不能僅依賴止痛藥,更應從根本改善飲食與生活方式。如果疼痛持續 3 個月以上,應諮詢專業醫療人員,尋求個人化的疼痛管理建議。
有醫靠專業醫療諮詢,讓健康管理更輕鬆
慢性疼痛的改善需要專業指導。有醫靠線上健康諮詢平台提供專業醫師、營養師及物理治療師的即時諮詢,幫助您正確用藥、調整飲食、建立健康生活習慣。不論身處台灣或海外,都能輕鬆透過線上視訊獲得專業建議。現在就預約諮詢,讓專業團隊幫助您擺脫疼痛困擾,提升生活品質!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We Get Care有醫靠》聯繫: pr@wegetcare.com
健康不漏接!歡迎加入《We Get Care有醫靠》社群: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