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血壓失控?避開這些「隔夜菜+飲食習慣」陷阱讓血壓更失控!
已更新:3月13日

【有醫靠衛教健康 編輯部報導】農曆新年與家人團聚時,豐盛的年節佳餚令人難以抗拒。然而,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年後身體狀況更需特別注意。如果近期出現劇烈頭痛、噁心、肩頸僵硬等症狀,應提高警覺,這可能與血壓異常升高有關。本篇文章將探討高血壓患者應避免的飲食習慣,特別是隔夜菜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飲食調整來維持血壓穩定。
高血壓的盛行與影響
高血壓是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影響全球數億人口。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3年統計,台灣20歲以上成人的高血壓盛行率約為26.8%,估計影響超過529萬人,且隨年齡增長而顯著增加。65歲以上族群的高血壓盛行率更超過50%。此外,男性在50歲前較為常見,而女性則在停經後發病率迅速上升。
為何年節後血壓容易升高?
年節期間的飲食與作息變化,往往成為血壓升高的誘因。例如:
高鹽、高油飲食:年節食物多經過重度調味,鈉含量超標,容易導致水分滯留,提高血壓。(推薦閱讀:少鹽、少鈉飲食反而引發高血壓!低鈉飲食的原則、挑選、禁忌一次看)
過量飲酒:酒精會影響血管舒張功能,增加心血管負擔。
作息不規律:熬夜、缺乏運動,使交感神經興奮,影響血壓調節。
寒冷天氣:冬季氣溫降低時,血管收縮更明顯,可能引發血壓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隔夜菜對高血壓的4大影響

許多家庭會將年節剩菜反覆加熱食用,但這種習慣可能對健康不利,特別是對高血壓患者而言。
1. 高鹽食物影響血壓
隔夜菜往往已經過調味,反覆加熱後,鈉含量可能更加濃縮,攝取過量會導致血壓上升。此外,高鈉飲食會影響腎臟功能,進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推薦閱讀:中年危機是什麼?盤點6大中年危機,如何關鍵危機化轉機?)
2. 高油食物產生氧化物質
油炸類、紅燒類或高油脂料理多次加熱後,可能產生氧化物質,這些物質會損害血管內皮細胞,增加動脈硬化與高血壓風險。
3. 澱粉與蛋白質變性
澱粉類(如米飯、麵食)與蛋白質類食物(如肉類、豆製品)放置過久或反覆加熱,會產生質變,影響營養吸收,甚至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4. 葉菜類可能產生致癌物
綠葉蔬菜反覆加熱,可能使硝酸鹽轉變為亞硝酸鹽,與含胺類食物結合後可能形成亞硝胺,具有致癌風險。
降血壓飲食5建議
為了有效控制血壓,建議高血壓患者採取健康的飲食習慣:
減少鹽分攝取:
每日鈉攝取量應控制在2300毫克以下(約一茶匙鹽)。
選擇新鮮食材,避免加工食品,如醃漬物、罐頭、速食。
增加高鉀食物:
鉀能幫助鈉的排出,維持血壓穩定。
推薦食物:香蕉、番茄、深色葉菜(如菠菜)、馬鈴薯。
選擇健康蛋白質來源:
採用白肉(雞肉、魚類)取代紅肉。
多攝取豆類與堅果,避免高脂肪肉類與加工肉品。
攝取適量健康脂肪:
改用橄欖油、亞麻籽油等植物油,避免動物性飽和脂肪。
魚類如鮭魚、鯖魚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於血管健康。
維持均衡飲食與適量飲水:
避免高糖、高熱量飲品,如含糖飲料、酒精。
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全穀類,有助於穩定血糖與血壓。
定期監測血壓,降低健康風險
除了飲食調整,高血壓患者應養成定期量測血壓的習慣,並留意身體變化。如果出現 頭痛、胸悶、四肢無力 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就醫。透過健康飲食、規律作息與適量運動,即可有效維持血壓穩定,降低高血壓併發症風險。
若有任何血壓管理或飲食規劃需求,可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獲得個人化建議,確保健康無虞。若您或是家中長輩有面臨高血壓的問題,歡迎透過有醫靠線上諮詢,預約專業醫護人員,與您線上一對一解答。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We Get Care有醫靠》聯繫: pr@wegetcare.com
健康不漏接!歡迎加入《We Get Care有醫靠》社群: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