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骨質疏鬆完整指南:症狀、飲食、補鈣、治療與常見迷思破解

骨質疏鬆完整指南:症狀、飲食、補鈣、治療與常見迷思破解

【有醫靠衛教健康 編輯部報導】骨質疏鬆最可怕的地方,不是骨頭變脆,而是——它在沒有任何症狀時就已經悄悄讓骨密度下降。等到真正感覺到腰痠、背痛、或因為輕微跌倒就骨折,往往已經來不及挽回。

台灣骨折人口逐年攀升,髖部骨折更可能影響行動、需要長期照護,甚至增加死亡風險。但多數人直到骨折發生前,都不知道自己已經處於高風險。

這篇文章將帶你一次掌握——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風險?怎麼吃?怎麼補鈣?生活習慣怎麼調整?讓你真正知道:骨質疏鬆可怕,但絕對可以預防,也可以改善


>> 文章跳轉目錄
一、什麼是骨質疏鬆?為什麼會發生?
二、骨質疏鬆症狀:早期幾乎無感
三、高風險族群:9 大骨鬆原因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骨質疏鬆到底是什麼?

骨質疏鬆(Osteoporosis)是一種骨骼代謝疾病,特徵是骨密度下降、骨微結構破壞,骨頭變脆、容易骨折。骨頭的生成(蓋骨)與吸收(拆骨)維持平衡,當骨吸收速度超過骨生成,骨質疏鬆就發生。

為什麼骨鬆危險?

  • 早期幾乎無症狀,常在脊椎、髖部骨折後才被發現。

  • 髖部骨折一年內死亡率高達 10–20%。

  • 骨鬆骨折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增加長期照護負擔。


骨質疏鬆症狀:早期警訊

雖然骨鬆初期無明顯症狀,但有些微小徵兆值得注意:

  • 背部或腰部輕微酸痛,久坐後更明顯

  • 身高逐年下降,駝背漸明顯

  • 容易發生輕微骨裂(如手腕、腳踝微骨折)

  • 骨折後發現骨密度偏低


高風險族群:9 大骨鬆原因

根據現有站內文章,可整合列出高風險因子

  • 遺傳、家族史

  • 體重過輕

  • 更年期後女性

  • 長期缺鈣

  • 維生素D 不足

  • 吃素但營養攝取不均

  • 長期抽菸、喝酒

  • 缺乏運動

  • 某些慢性病與藥物(如類固醇


骨質疏鬆吃什麼?

骨鬆飲食有三大核心:

(1)鈣

(2)維生素 D

(3)蛋白質


1️⃣ 高鈣食物

  • 芝麻、小魚乾

  • 乳製品

  • 豆腐、豆乾

  • 深綠色蔬菜(芥蘭、油菜


2️⃣ 維生素 D(吸收鈣的關鍵)

  • 蛋黃

  • 鮭魚、鮪魚

  • 維生素 D 強化牛奶

  • 曬太陽 10–15 分鐘



3️⃣ 蛋白質(骨骼結構必要成分)

  • 雞蛋、豆類、魚肉

  • 優格、豆漿



許庭毓醫師 骨科 骨質疏鬆

鈣片怎麼挑?五個重點一次看

挑鈣片看 5 點:

  1. 鈣的種類(枸櫞酸鈣吸收佳、碳酸鈣需隨餐

  2. 一天攝取不能超過 600 mg 單次

  3. 要搭配維生素 D

  4. 有腸胃敏感者避免碳酸鈣

  5. 腎結石史者需諮詢醫師


骨質疏鬆不能吃什麼?5 類食物要小心

  1. 過量含咖啡因(影響鈣吸收)

  2. 高鈉食物(增加鈣排出)

  3. 氣泡飲(磷酸鹽拉走鈣)

  4. 酒精

  5. 過量草酸食物(菠菜、巧克力)

骨質疏鬆改善方法

1️⃣ 運動

  • 抗阻訓練、負重運動最有效

  • 增加骨生成與骨密度



2️⃣ 生活習慣

  • 健康體重、戒菸限酒、規律作息

  • 避免跌倒風險


3️⃣ 補充維生素 D

  • 曬太陽、食物或補充劑

  • 增加鈣吸收效率

常見 QA

Q1:骨質疏鬆可逆嗎?

骨質疏鬆是不可逆的慢性疾病,但透過飲食、運動、生活習慣調整,以及醫師評估下的藥物治療,可以改善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然而,骨密度通常無法完全回到年輕健康水平。


Q2:擦防曬是否會導致骨鬆?

不會直接導致骨質疏鬆,但防曬可能影響皮膚合成維生素 D 的效率。建議適度曬太陽(早上或傍晚 10–15 分鐘),或透過食物與補充劑補充維生素 D,以維持鈣吸收和骨骼健康。


Q3:打骨鬆針一定要自費嗎?

是否自費需依醫師評估與健保規範決定。一般條件如下:

  • T-score ≤ -2.5(骨密度低於標準值)

  • 曾有骨折史

符合條件的患者部分針劑可申請健保給付;若未達標準,則需自費。建議由專業醫師評估最合適的治療方式。


📖其他人也閱讀→


Q4:多久要做一次骨密度檢查?

一般建議:

  • 50 歲以上成人:每 1–2 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

  • 高風險族群(停經女性、曾骨折、慢性疾病或長期使用類固醇者)可依醫師建議更頻繁檢查


骨質疏鬆完整指南:症狀、飲食、補鈣、治療與常見迷思破解

骨質疏鬆是一種常被忽略的慢性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但骨密度下降與骨折風險卻在悄悄累積。透過規律運動、均衡飲食、補充鈣與維生素 D、以及專業醫師的評估與治療,可以有效減緩骨質流失、降低骨折風險,維持健康生活品質。

如果你符合高風險族群(停經女性、年長者、素食者、長期使用類固醇等),建議定期做骨密度檢查,並依醫師建議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We Get Care有醫靠》聯繫: pr@wegetcare.com

健康不漏接!歡迎加入《We Get Care有醫靠》社群:

資料來源:

RayFocus 2 穿戴式 光動能按摩機 舒緩肌肉僵硬痠痛 美國FDA認證
FromNT$13,800.00NT$11,800.00
立即購買
【有醫靠獨家精選】XCLUSIV 遠紅外線 石墨烯護腰 石墨烯能量護腰 活絡循環護腰
NT$4,580.00NT$3,500.00
立即購買

​推薦精選

​精選醫師​​

王彥惠 醫師

王彥惠 醫師

|醫美|微整|

現任雅偲皮膚科診所醫師、台北台中高雄精緻美學醫師、小千診所醫師..

許庭毓 醫師

許庭毓 醫師

|骨科|

現任中英醫院骨科醫師

林怡杉 醫師

林怡杉 醫師

|神經內科|

現任新竹杏光骨科診所

李曼萍 性學教練師

李曼萍 性學教練師

|性學教練師|性教育師|性諮詢師|性治療師|

現任美國紐約州 註冊護理師 NCLEX-RN

高瑞吟 醫師

高瑞吟 醫師

|乳房外科|整形外科|

現任波瑞斯美學診所總院長、高雄維馨乳房外科專科醫院主治醫師、北京 碧朗灣 sunnycare 乳腺外科與整形外科醫師...

陳忠佐 醫師

陳忠佐 醫師

|泌尿科|

現任內湖國泰診所、顧芳瑜泌尿科診所、中山顧家泌尿科診所

何仁琦 醫師

何仁琦 醫師

|精神科|

現任南勢醫院醫療部主任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