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鵬翔醫師專欄/梨狀肌症候群全解析:屁股痛不一定是腰椎問題!症狀、治療、科別選擇一次了解
- 有醫靠
- 2024年4月30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24小时前

【有醫靠衛教健康 編輯部報導】你是否曾因為走路、運動或久坐後,出現屁股深層痛、腿麻的情況?別急著認為是椎間盤突出,其實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原因:梨狀肌症候群。一名女性因走路摔倒,起初並無不適,數日後卻出現左側屁股劇烈疼痛。經核磁共振檢查被誤判為椎間盤突出,建議開刀。但仔細檢查後,員郭醫院神經外科方鵬翔主任發現,真正的問題是梨狀肌發炎所引起!屁股痛,到底該看哪一科?該怎麼分辨?本文一次帶你了解,避免誤診、誤治。
梨狀肌症候群是什麼?成因與高危險動作
梨狀肌(piriformis)位於臀部深層,負責協助大腿外展與外旋。由於梨狀肌緊鄰坐骨神經,一旦肌肉受傷、發炎或緊繃,就容易壓迫到神經,引發疼痛或麻木。常見引發梨狀肌症候群(Piriformis Syndrome)的因素包括:
長時間久坐或久站
使用過硬座椅或床墊
翹二郎腿、三七步等不良姿勢
運動時拉傷
外力撞擊或跌倒造成外傷
若這些習慣長期累積,臀部深層肌肉便容易過度緊繃,增加梨狀肌發炎與坐骨神經壓迫的風險。
梨狀肌症候群症狀有哪些?你有感覺到嗎?
如何判斷你的屁股痛是不是來自梨狀肌發炎?以下是常見梨狀肌症候群症狀:
屁股局部鈍痛,久坐後特別明顯
屁股痛延伸至大腿後側,伴隨腿麻
行走時出現跛行感
改變姿勢(如站起、轉身)時痛感加劇
下肢出現無力、沉重感
臀腿部夜間疼痛加劇
雙腿伸直時感到明顯緊繃
如果你發現自己符合兩項以上症狀,就應懷疑是梨狀肌症候群,及早就醫檢查為宜。(推薦閱讀:經常手麻別忽視!盤點9種可能病因、有效自我檢測方式與治療建議)
梨狀肌症候群與椎間盤突出怎麼分?
按壓骶骨與大腿骨交界處:若按壓時有深層痛感,可能與梨狀肌症候群有關。
膝蓋外旋測試:趴臥後膝蓋彎曲90度,小腿向外旋轉,若引起臀部深層疼痛,梨狀肌發炎的可能性更高。
當然,這些只是初步判斷,最安全的做法,仍然是安排神經外科或骨科門診,進行專業診斷。
梨狀肌症候群的治療方式
針對梨狀肌症候群,大多數患者可以透過保守療法獲得改善。常見治療選項包括:
治療期間,建議避免長時間坐姿、翹腳或劇烈活動,以利快速復原。
屁股痛要掛哪一科?科別選擇建議
屁股痛令人困擾,但要根據成因選擇適當科別:
懷疑神經壓迫(如梨狀肌症候群) → 神經外科
懷疑骨骼、關節結構問題 → 骨科
單純肌肉筋膜疼痛或需物理治療 → 復健科
選擇正確的科別,才能有效針對問題治療,避免拖延病情。
日常保養三大重點,避免梨狀肌再發作
想預防梨狀肌症候群反覆發作嗎?以下三大守則務必記住:
日常小小改變,就能大幅降低梨狀肌發炎與神經壓迫的風險。
屁股痛不用再忍耐,有醫靠幫你找到解方!
若你正在煩惱「屁股痛看什麼科?」「梨狀肌症候群該怎麼治療?」 有醫靠 We Get Care 提供線上即時諮詢服務,讓你免奔波也能快速找到適合的專科醫師。無論是初步診斷、進一步檢查安排、還是個人化治療建議,我們都能幫助你安心面對。別再讓屁股痛拖延生活品質!立即預約線上諮詢,從「痛」回到自在行動!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We Get Care有醫靠》聯繫: pr@wegetcare.com
健康不漏接!歡迎加入《We Get Care有醫靠》社群:
諮詢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