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手麻別忽視!盤點9種可能病因、有效自我檢測方式與治療建議
- 有醫靠
- 3月3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4月8日

【有醫靠衛教健康 編輯部報導】手麻是許多人時常忽視的症狀,然而,其可能隱藏著多種健康問題。有些人認為手麻只是「血路不通」或「循環不良」,因此不以為意,甚至在症狀發生時僅甩甩手就當作沒事。然而,手麻的成因多樣,若經常發生且未及時處理,可能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本文將深入解析手麻的常見原因,並提供自我檢查的方法,幫助您判斷是否需要就醫。
為什麼會手麻?

手麻的原因涉及多個系統,包括神經壓迫、血液循環不良、內分泌疾病、自律神經失調等。若長期無法改善,應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手麻的可能疾病與原因對照表
手麻情況 | 可能疾病/原因 |
手腳、臉部或身體半邊麻木,還可能伴隨語言障礙、行為變化或意識改變。 | |
手麻木、無力,並且無法將手舉起來。 | 肺血栓、肌肉壞死 |
手麻,並伴隨脹痛感 | 末梢血液循環不良 |
天氣變化時,手掌、指尖、下肢會出現麻痛感。 | 自體免疫系統(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 |
手麻且無力,可能伴隨抽筋、嗜睡。 | 藥物影響、電解質失衡 |
拇指、食指、中指及部分無名指麻,按壓局部麻感會更明顯。 | 腕隧道症候群 |
手臂內側、前臂、小指、無名指部分麻木、無力或刺痛感。 | 肘隧道症候群 |
手麻伴隨頸部酸酸痛,轉頭或仰頭時麻木感會加劇。 | 頸椎退化、狹窄或椎間盤突出 |
肩膀、上臂、手肘到手腕都有麻木感,時好時壞。可能伴隨盜汗、呼吸急促和心跳加速等症狀。 |
檢查找不到病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手麻」
如果經過多種檢查仍無法確診,且手麻伴隨疼痛敏感、呼吸困難等症狀,可能與自律神經失衡有關。情緒壓力會影響神經傳導,導致手部異常感覺,如麻木、觸電般疼痛或遲鈍感。此時應適當調整生活方式,如深呼吸、放鬆心情、調整作息,並尋求醫療專業建議。(推薦閱讀:自律神經失調怎麼辦?原因、症狀、診斷方式、改善方式一次看)
手麻自我檢查方法
若您時常手麻,可先透過以下方式進行初步檢查:
何時應該就醫?
若手麻次數頻繁,且合併以下症狀,應立即就醫:
持續性手麻且無力
手麻伴隨胸痛、心悸
麻木範圍擴及全身或半邊身體
伴隨視力模糊、頭痛
反覆手麻別忽視,及早檢查確保健康
手麻雖然是常見現象,但若反覆發生或伴隨其他異常症狀,應及早檢查,確保健康無虞。此外,透過規律運動、均衡飲食與減少壓力,也能有效降低手麻的發生機率。若您有手麻困擾,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有醫靠提供線上健康諮詢與醫療建議,讓您在家就能獲得專業醫師的指導,確保您的健康無虞!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We Get Care有醫靠》聯繫: pr@wegetcare.com
健康不漏接!歡迎加入《We Get Care有醫靠》社群: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