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醫:雙腳無力、腳麻走不遠?是肌肉退化還是椎管狹窄?
已更新:2024年4月22日
中老年人時常走個2、3公尺就感覺腰酸背痛、腳麻、雙腳無力,或是腳越走越脹、越走越重,一定要找個地方坐一下。許多人會覺得這是肌肉退化所造成,實際上根據神經外科專家方鵬翔醫師表示,這很可能是「椎管狹窄症」在作怪。
什麼是椎管狹窄症?
脊椎狹窄症是因為脊椎孔變窄所造成,最常見的原因是隨著年紀變大而造成,或是關節變化、損傷或手術造成。神經外科專家方鵬翔醫師指出,當脊椎孔變窄,就如同水管賭塞,脊椎內的神經就會被壓迫造成發炎。而發炎會使背部或小腿出現疼痛,在走路時或站立時都有機會增加疼痛感。
椎管狹窄症的分類
根據狹窄部位的分佈來說,脊椎骨從上到下,依次是頸椎、胸椎和腰椎。根據發生病變的部位,椎管狹窄可以分為:
頸椎管狹窄:發病率低於腰椎管狹窄。一般來說,頸椎從上到下依次是:頸1-頸7,頸椎管狹窄常常發生在頸4-頸6。
胸椎管狹窄:最少見的一類椎管狹窄,但是後果非常嚴重。
腰椎管狹窄:如果狹窄部位是腰椎骨節段的椎管,就叫做腰椎管狹窄。這是最常見的一類椎管狹窄。
椎管狹窄症常見症狀
椎管狹窄症早期可能完全沒有症狀,是慢性壓迫,在慢慢壓迫後產生疼痛。神經外科專家方鵬翔醫師指出椎管狹窄症最常見症狀包含:
走不遠
經常性抽經
腳沒知覺
腳麻
其中走路走不遠,走易走需要休息是最常發生的症狀。若為急性、突然產生的壓迫症狀需注意是否有外傷、脊椎腫瘤或先天發育不全問題。
即時治療椎管狹窄症相當重要,外科專家方鵬翔醫師表示,若延誤治療,可能造成惡化並出現:
腳(足部)萎縮
肌肉無力
大小便無力
大小便失禁(無法恢復)
椎管狹窄症如何治療?需要開刀嗎?
外科專家方鵬翔醫師指出,椎管狹窄症治療首先要區分是
血管性椎管狹窄症:無法走上坡路
神經性椎管狹窄症:無法走久、走遠
而椎管狹窄常見的治療包含:藥物、注射、復健、高頻療法。若經過以上治療後患者狀況並未改善,則建議執行「減壓手術」。減壓手術依照患者壓迫情形可以分成:局部減壓手術、微創減壓手術、內視鏡減壓手術、大面積減壓手術。
椎管狹窄症高風險群
若您符合下述描述情形,您需要多加留意是否出現椎管狹窄症狀,並視情況就醫。
更多內容,請收看方鵬翔醫師在影片中的分析: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We Get Care有醫靠》聯繫: pr@wegetcare.com
諮詢專家:
資料來源:
台灣脊椎中心|脊椎疾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