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心理醫生怎麼選?】身心科、精神科、心理師差在哪?第一次就診全解析


【心理醫生怎麼選?】身心科、精神科、心理師差在哪?第一次就診全解析

【有醫靠衛教健康 編輯部報導】心理健康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影響著我們的情緒管理、人際互動與工作效率。當我們陷入情緒困擾或生活難題時,尋求專業協助成為越來越多人選擇的方式。不過,「看心理醫生」到底該找誰?身心科、精神科、心理師彼此間有什麼不同?又該從哪個科別開始?本文將系統性解析各類心理專業角色與就診建議,幫助您釐清迷思、安心踏出求助第一步。



台灣其實沒有「心理醫生」!

在台灣,只有具備醫師執照的人才能稱為「醫生」,因此醫療院所中能開藥、診斷精神疾病的醫師為「身心科醫師」或「精神科醫師」。而坊間常提到的「心理醫生」,其實大多指的是「心理師」,分為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兩類,皆須通過國家考試並接受專業訓練。(推薦閱讀:失眠治不好是找錯科?掌握4大類型與就醫科別,教你從根本改善睡不好問題


常見心理健康專業角色比較

1. 身心科/精神科醫師

  • 角色定位:可開立處方與診斷精神疾病的醫師

  • 專長處理:失眠、憂鬱、焦慮、恐慌症、躁鬱、思覺失調等

  • 工作方式:結合藥物與心理治療,也會轉介心理師進一步治療

  • 就診地點:醫院或精神專科診所



2. 諮商心理師

  • 角色定位:協助面對生活壓力與情緒困擾的談話專業人員

  • 專長處理:自我探索、家庭衝突、人際關係、情緒困擾等

  • 工作方式:透過晤談與技巧,協助個案發現問題並尋求轉變

  • 就診地點:諮商中心、學校、社區機構


3. 臨床心理師

  • 角色定位:結合心理衡鑑與醫療合作的心理專業人員

  • 專長處理:精神疾患伴隨的心理治療、心理評估與衡鑑

  • 工作方式:常與醫師合作,針對病理問題設計心理治療計畫

  • 就診地點:醫院、衛生所、心理治療中心


身心科與心理師有何不同?

專業職稱

資格

是否能開藥

處理問題類型

合作對象

身心科/精神科醫師

1. 必須取得醫科本科學位 2. 持有精專醫字第 OOOOOO 號之執照

精神疾患、嚴重失眠、藥物需求

臨床心理師、社工等

諮商心理師

1. 具備臨床心理相關碩士以上學位 2. 通過國家專技人員諮商心理師考試,取得諮商心理師證書 3. 接受 2 年以上臨床實務訓練

一般情緒、人際、壓力等

個人、家庭、學校

臨床心理師

1. 具備臨床心理相關碩士以上學位 2. 通過國家專技人員諮商心理師考試,取得諮商心理師證書 3. 接受 2 年以上臨床實務訓練

精神疾病附帶心理治療與評估

精神科醫師


心理諮商費用與健保補助怎麼看?

在台灣,只有在醫院的「心理治療門診」由精神科醫師轉介的個案,心理治療費用才能納入健保給付。若是個人前往心理諮商機構,自費費用如下:


  • 個人諮商:約每次50分鐘,2,000~3,000元

  • 婚姻/伴侶諮商:約每次80分鐘,3,000~5,000元

  • 家庭/團體諮商:約每次80~100分鐘,3,500~5,000元


另外,多數縣市衛生局設有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免費初階心理諮詢資源,可作為初步接觸心理諮商的選項。



第一次看身心科會發生什麼事?該怎麼準備?


許多人初次就診心理門診,常會有不安與遲疑,以下是就診常見流程與心態建議:

  • 說明現況與困擾:醫師會詢問近期的情緒變化、作息、壓力來源等,請如實分享。

  • 無需過度擔心開藥:多數醫師會依症狀輕重評估是否開藥,並非一來就用藥。

  • 可主動詢問治療選項:心理治療、團體治療或轉介心理師等都可以討論。

  • 隨時回報副作用或情緒變化:藥物需觀察適應期,感受不適請與醫師溝通。


破解常見5大迷思,安心求助更靠譜


Q1:只有精神病人才該看心理醫生? 

A:其實,絕大多數就診者只是經歷人生壓力、情緒波動,並非嚴重疾病。調整越早,恢復越快。


Q2:心理問題就是抗壓性差? 

A:不是。情緒障礙與神經生理、認知習慣密切相關,與「意志力不夠」無關。(推薦閱讀:營養師也這樣吃:一週保持快樂便當!10樣必吃快樂食物,吃掉壓力、找回快樂


Q3:去身心科就是一定要吃藥?

 A:否。醫師會綜合評估症狀與偏好,採取合適的治療方式,包括非藥物方式。


Q4:精神科藥物會上癮嗎?

A:正確使用不會。只要按醫師指示使用,定期回診即可調整用藥,無需過度擔心。


Q5:會被問很多創傷經歷很可怕? 

A:治療初期通常聚焦當前困擾與因應方式,不會強迫回顧過往創傷,過程循序漸進。


讓你心理不再孤單,身心穩定有依靠

當你感到焦慮、難以入睡、情緒低落或壓力難以承受時,尋求幫助不是脆弱,而是成熟的選擇。有醫靠 We Get Care 提供便捷的線上心理諮詢與身心整合醫療資源,幫助你在第一時間找到最適合的專業,為你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無論你是第一次看身心科、考慮與心理師晤談,或是想了解更多治療選項,都能透過有醫靠找到答案。現在就開始你的心理健康旅程,讓幸福生活不再遙不可及。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We Get Care有醫靠》聯繫: pr@wegetcare.com

健康不漏接!歡迎加入《We Get Care有醫靠》社群:


 

參考資料:


 


​推薦精選

​本週熱門​

​諮詢服務​

網站banner-醫師_313x105-07.jpg
網站banner-醫師_313x105-06.jpg

​精選醫師​​

李曼萍 性學教練師

李曼萍 性學教練師

|性學教練師|性教育師|性諮詢師|性治療師|

現任美國紐約州 註冊護理師 NCLEX-RN

陳威宇 醫師

陳威宇 醫師

|皮膚科|

現任雅丰麗緻診所主治醫師​、林冠賢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

高瑞吟 醫師

高瑞吟 醫師

|乳房外科|整形外科|

現任波瑞斯美學診所總院長、高雄維馨乳房外科專科醫院主治醫師、北京 碧朗灣 sunnycare 乳腺外科與整形外科醫師...

林怡杉 醫師

林怡杉 醫師

|神經內科|

現任新竹杏光骨科診所

林煒 醫師

林煒 醫師

|神經內科|疼痛科|輔助醫學專科|

現任
生生優動疼痛科板橋分院院長

陳建鼎 醫師

陳建鼎 醫師

|整形外科|

現任竹北雅丰診所院長

何仁琦 醫師

何仁琦 醫師

|精神科|

現任南勢醫院醫療部主任

​關注我們

邊邊圖_工作區域 1 複本.jpg
邊邊圖_工作區域 1.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