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冷關節就痠痛?3大原因解析與5招預防法,破解「天氣病」
- 有醫靠
- 1月24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3月13日

【有醫靠衛教健康 編輯部報導】當冬天來臨,天氣驟降,許多人發現自己像是「人形氣象台」,每逢變天關節便隱隱作痛。這種現象不僅影響日常生活,更可能加重原有的關節疾病。為什麼變天會引發關節疼痛?該如何預防呢?本篇將帶您詳細解析變天關節痛的成因及解決方法。
天冷容易關節疼痛?變天關節痛的3大原因

在低溫的刺激下,會使肌肉變得緊繃、活動受到限制,且關節變得僵硬,容易造成疼痛發生。以下是「變天導致關節痛」的3因素:
1.周邊血管收縮
氣溫降低時,身體為了減少熱量散失,周邊血管會迅速收縮,血液循環因此變差。此時,運送至關節的氧氣和養分減少,導致組織代謝與自我修復能力下降,進而引發發炎和痠痛等症狀。(推薦閱讀:熱門肩關節治療法!從增生療法到徒手治療,全面恢復關節靈活性)
2.肌肉與關節僵硬
低溫會使肌肉變得僵硬,活動受限。如果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例如窩在沙發上或縮在被窩裡),關節的靈活性會進一步降低,加重疼痛感。這也是冬季活動量減少者常見的問題。
3.大腦對於疼痛的耐受度下降
天氣變化不僅影響身體,也會影響大腦。研究指出,天氣變化可能影響大腦的疼痛處理區域,如大腦皮質和視丘,導致抑制疼痛的能力減弱。同時,氣壓、溫度和濕度的變化也可能刺激交感神經,讓慢性疼痛加重,甚至誘發新的疼痛部位。
其他相關的「天氣病」
除此之外,濕冷的天氣容易加重某些疾病症狀,包括:
退化性脊椎關節炎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纖維肌痛症
類風濕性關節炎
這些病症患者在冬季往往會感覺不適加劇,甚至需要進一步治療。
其他人也看了:什麼是退化性關節炎?症狀有哪些?該如何改善?
預防變天關節痛的5大方法
1.維持身體保暖
2.調整溫度及濕度
台灣冬天常伴隨陰冷和潮濕,建議將室內溫度保持在20-24℃,濕度控制在40-60%之間。適宜的環境不僅能減輕關節疼痛,也讓身體更舒適。
3.均衡健康飲食
飲食對關節保健也相當重要!除了補充優質蛋白質外,建議多攝取富含鈣質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鮭魚和黑芝麻,幫助維持骨骼與關節的健康。
4.適當運動伸展
即使天氣寒冷,也不要忽視運動的重要性。適度的運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與代謝,減少關節僵硬。此外,進行適當的肌力訓練與伸展動作,能提升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運動前務必做好暖身,避免受傷。
5.熱敷、泡腳
熱敷或泡腳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因天氣變化引起的痠痛。建議每次熱敷約10分鐘,但需注意避免溫度過高,以免燙傷。如果是感覺神經遲鈍、異常(中風、糖尿病等)或是血液循環功能異常(雷諾氏症等)的患者,更需謹慎,務必隨時注意溫度避免燙傷。(推薦閱讀:冷氣團來襲!遠離冬天心肌梗塞與腦中風,高血壓患者保命必看)
您也有變天關節痛的困擾嗎?
變天引發的關節疼痛雖然讓人困擾,但透過適當的預防措施可以大幅減少不適感。如果您的關節疼痛持續加重或伴隨其他不明症狀,建議儘早尋求專業醫師的評估與治療。有醫靠線上健康諮詢平台提供您最便捷的醫師諮詢服務,協助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就診。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能為您提供安心且專業的健康建議!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We Get Care有醫靠》聯繫: pr@wegetcare.com
健康不漏接!歡迎加入《We Get Care有醫靠》社群: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