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水腫、單側腳麻是血栓警訊?解析靜脈栓塞的高危警訊與處理對策
- 有醫靠
- 15小时前
- 讀畢需時 4 分鐘

【有醫靠衛教健康 編輯部報導】一名28歲年輕女性是位上班族,長時間久坐辦公,加上服用口服避孕藥已有一年。某日她發現左腳似乎比右腳腫脹,起初未放在心上,但數日後竟出現單側腳麻與壓腳背會痛的症狀。經醫師評估後發現,她罹患了深部靜脈栓塞(DVT),一種可能引發致命肺栓塞的血栓疾病。
在門診中,「小腿水腫」、「單腳麻木」、「壓腳背會痛」常被誤認為是單純疲勞,但其實這些都可能是靜脈栓塞的警訊。
什麼是深部靜脈栓塞(DVT)?
這種情況並不僅限於長途飛行。久坐辦公、術後臥床、荷爾蒙補充、口服避孕藥(例如悅姿錠、悅己膜衣錠)等,都可能提高靜脈血栓的風險。
靜脈栓塞與靜脈曲張的差別
許多人會將靜脈栓塞與靜脈曲張混淆,但兩者其實截然不同。
初期症狀往往不明顯,因此容易被忽略。若持續惡化,可能出現下肢劇痛、發熱、嚴重腫脹,甚至導致局部組織缺血壞死。
誰是高風險族群?避孕藥與血栓風險有關嗎?
引發深部靜脈栓塞的因素主要來自「三大機轉」:
靜脈血流緩慢:常見於長期臥床、手術後恢復期、久坐久站的上班族。
凝血傾向提高:如懷孕、分娩、癌症、脫水、大手術、家族性凝血異常,以及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或荷爾蒙補充劑者。
靜脈壁損傷:包括注射高滲溶液、抗腫瘤藥物、靜脈導管留置等。
尤其是服用避孕藥的女性,因其內含的荷爾蒙會提高體內凝血因子的濃度。根據研究指出,口服避孕藥可能讓血栓風險增加四倍,若本身又有家族病史,風險將進一步升高。
如何診斷深部靜脈栓塞?
若懷疑患有靜脈栓塞,醫師通常會安排以下檢查:
血管超音波:檢查靜脈是否有血流中斷或血栓形成。
電腦斷層掃描(CT):協助確認血栓位置與範圍。
D-dimer 檢測:抽血檢查體內是否有活躍的血栓形成反應。
若出現小腿水腫、壓腳背會痛、單側腳麻,請盡快就醫排除可能的血栓風險。
尋找醫師治療?立即查詢
靜脈栓塞怎麼治療?分輕重程度處理
靜脈栓塞的治療方式,視病情輕重而定:
一、抗凝治療(多數病患首選)
輕症者:口服抗凝血藥物即可控制。
重症者:可能需住院注射抗凝血劑,再過渡至口服藥。
二、侵入性治療(針對重症或血栓大量者)
外科手術取栓:直接剖開血管清除血栓。
導管溶栓術:將溶栓藥物注入栓塞血管內。
超音波導管溶栓術:配合震盪技術加速血栓分解。
機械性血栓去除術:以導管吸除血栓,快速清除阻塞。
如合併靜脈結構異常,也可能需置放血管支架,以改善血液回流。
其他人也看了:心臟病不敢開刀怕影響工作 體外心臟震波助攻
血栓發作後,可以按摩或運動嗎?
這類問題在診間經常被問到,我們整理常見問答如下:
Q1:靜脈栓塞可以按摩嗎?
A:急性期絕對不建議按摩患肢,也不宜熱敷或冷敷,避免引發血栓脫落、引起肺栓塞。
Q2:可以運動嗎?
A:若為慢性栓塞,建議進行溫和運動,每次約30分鐘。若運動後出現腳腫,請立即休息並抬高雙腿。
小腿水腫、壓腳背痛怎麼預防?
想遠離靜脈栓塞,平時應:
避免久坐或久站,至少每小時起身活動一次。
控制體重、規律運動、保持水分充足。
長時間旅行可穿醫療等級彈性襪,促進靜脈回流。
若有血栓家族史或避孕藥使用史者,應定期健康檢查。
腳腫未必只是累,可能暗藏健康警訊
靜脈栓塞是可預防、可治療的疾病,但若延誤診斷與治療,後果可能嚴重。尤其對長期服用避孕藥、有靜脈病史或下肢回流不佳者而言,更應提高警覺。
如果你出現單側腳麻、小腿水腫、或壓腳背會痛等症狀,建議盡快就醫諮詢。不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也可透過「有醫靠 We Get Care」平台線上諮詢專業醫師,協助你釐清狀況、早一步掌握健康。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We Get Care有醫靠》聯繫: pr@wegetcare.com
健康不漏接!歡迎加入《We Get Care有醫靠》社群: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