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忽略的掉髮警訊!初期5大徵兆+男女禿頭原因解析與頭皮保養建議
- 有醫靠
- 4小时前
- 讀畢需時 4 分鐘

【有醫靠衛教健康 編輯部報導】現代人生活節奏緊湊、壓力沉重,加上空氣污染、飲食失衡與染燙造型等因素,導致頭皮問題與掉髮年齡層逐漸下降。你是否曾在早晨醒來時,發現枕頭上多了幾根頭髮?或在洗髮後,排水孔的毛髮比以往更多?別以為這只是偶發現象,這些都可能是禿頭初期的警訊。
根據觀察,女性面臨頭髮稀疏的比例已不亞於男性,且年輕化趨勢明顯。甚至已有小學生因頭皮問題而尋求治療。因此,及早識別初期徵兆,將有助於掌握毛囊健康的黃金修復期。
掉髮從「細節」開始:五大初期警訊別忽略
1. 頭髮變細、失去彈性
當頭髮的「生長期」縮短,毛髮尚未成熟便提前掉落,導致新生頭髮愈來愈細軟。你可能會發現綁馬尾時髮量變少,或髮型容易塌陷,這就是毛囊開始退化的跡象。
2. 掉髮量明顯增加
健康成年人每日約自然掉髮50~100根,但若發現枕頭、梳子、地板上的髮量明顯增加,甚至一次掉落超過150根,則應提高警覺。
3. 髮際線倒退、額頭變寬
男性多從額角出現「M型禿」,女性則可能出現瀏海變稀、髮線模糊等變化。建議定期照鏡比對,特別是習慣留瀏海者,更容易忽略這項徵兆。
4. 頭皮僵硬,按壓無彈性
頭皮健康與血液循環息息相關。當頭皮變硬、缺乏彈性時,代表營養與氧氣輸送不佳,會進一步導致頭髮營養不良、加速掉髮。
5. 頭皮搔癢、屑多、油脂異常
若出現頭皮乾癢、紅腫或脫屑現象,可能是頭皮炎、脂漏性皮膚炎或其他慢性頭皮問題的前兆,也會影響毛囊功能與髮質。
自我檢測掉髮狀況:三大觀察指標對照表
檢測項目 | 狀況描述 | 評估結果與建議 |
---|---|---|
枕頭/排水孔掉髮量 | 5~10根 | 掉髮初期,建議持續觀察變化 |
10~30根 | 中度落髮,應開始關注髮量變化 | |
30根以上 | 掉髮情況嚴重,建議尋求醫師協助 | |
洗髮後掉髮觀察 | 30根以內 | 屬於正常生理代謝 |
30~50根 | 可能受壓力或荷爾蒙影響,建議留意 | |
50根以上 | 建議進行毛囊檢測與專業評估 | |
照鏡觀察髮縫寬度 | 與尖尾梳寬度相近 | 掉髮初期,可進一步觀察與保養 |
與小指甲寬度相當 | 中度掉髮,建議諮詢專業意見 | |
接近小指寬度 | 屬於嚴重落髮,應立即啟動治療計畫 |
男女落髮原因不同,處理方式也不同
1.男性落髮型態(90%屬雄性禿)
M型禿:髮際線兩側逐漸後退
O型禿:從頭頂髮旋處開始稀疏
C型禿:額頭與頭頂同時退化,嚴重可擴及全頭部
若未及早處理,三型可能融合,導致頭頂全禿,僅剩兩側與後枕部保留毛髮。
2.女性落髮型態
女性多為瀰漫性落髮,常見於頭頂中心線變寬、整體髮量稀疏。常與以下因素有關:
缺鐵、鋅、維生素D
甲狀腺功能異常
更年期荷爾蒙變化
過度減重與飲食失衡
女性掉髮不易察覺,但一旦發現,通常已累積一段時間,因此應特別留意。
讓頭皮回歸健康的三個關鍵步驟
步驟1:排除醫療性病因
步驟2:正確清潔頭皮
頭皮清潔是最常被忽略的基礎。許多人以為癢就是需要止癢劑,但其實頭皮太久未清潔,堆積油脂才是癢感來源。建議依髮質選擇合適洗髮精,並保持良好清潔習慣。(推薦閱讀:每天用的生髮洗髮精,真的有用嗎?有效成分、使用迷思與頭皮養護全解析)
步驟3:依需求進行頭皮保養
輕度搔癢可使用含抗菌或舒緩成分產品,如茶樹、維他命B5等。若欲強健髮根,可選擇含有胺基酸、鋅、維他命或植物萃取成分的養髮液。不過須注意,這些產品僅為輔助保養,無法取代藥物治療效果。
抓住初期黃金期,防止髮量雪崩式下滑
頭髮問題若能在初期被發現,治療與改善的機會將大幅提升。請記得,頭髮稀疏並非無藥可救,但「晚一步」可能就要多花數倍時間與金錢。因此,及早自我檢測與諮詢專業,才能真正掌握頭皮健康的主導權。
有醫靠為全台首創線上健康諮詢平台,讓你在家就能與專業醫師一對一視訊,無須奔波排隊,給自己一個不再掉髮的機會,從現在開始!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We Get Care有醫靠》聯繫: pr@wegetcare.com
健康不漏接!歡迎加入《We Get Care有醫靠》社群: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