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CAA是什麼?補充支鏈氨基酸6族群,遠離肌少症與肝硬化
肌少症是一種肌肉骨骼的疾病,逐漸流失的肌肉會提高生活的風險,例如跌倒、骨折甚至死亡。如何透過飲食補充BCAA?支鏈氨基酸是什麼東西?適合補充的族群是誰?《We Get Care有醫靠》帶您深入了解。


肌肉痠痛如何快速舒緩?原因、飲食、修復一次了解
健身後、運動後往往會讓我們感到肌肉酸痛、腫脹、緊繃的不適感,甚至出現發炎現象,這些可能表示我們正面臨延遲性肌肉痠痛症狀,應該如何有效緩解肌肉酸痛?《We Get Care有醫靠》馬上帶您了解。


兩腳粗細不一樣!什麼是靜脈栓塞?飲食禁忌、建議、保養方式一次了解
您是否發現單側腳踝或小腿突然出現紅腫、腫脹,總以為是扭傷,但冰敷、熱敷都無效!您可能正在面臨靜脈栓塞的問題唷!應該如何保養靜脈血栓呢?《We Get Care有醫靠》帶您一起了解。


年紀越大,性能力變差?性生活不滿足?醫師揭:空巢期如何維持性福?
「性生活到底重要嗎?」其實擁有好的性生活可以為伴侶之兼得感情加分的,也能保持讓彼此之間的熱度。為何年紀越大,越容易聽到「無性夫妻」呢?到底是性功能不行了?還是用錯方式?《We Get Care有醫靠》與泌尿科姜宜妮醫師帶您一起了解。


神經外科醫:椎間盤突出90%患者不需要開刀!4項保守治療與保養一篇就懂
您是否遇過去醫院拍完X光後,醫師就建議您開刀?神經外科專家方鵬翔醫師指出,其實椎間盤突出有90%的患者不需要開刀。當面對痠痛、頸部、腰椎問題時應該如何治療?《We Get Care有醫靠》與神經外科專家方鵬翔醫師帶您了解。


肌少症可以恢復正常嗎?肌少症風險自我檢測,運動飲食一次了解
成年人於40歲後,肌肉質量每年會平均減少8%,到了70歲肌肉流失速度會加速到每年15%,而肌肉流失帶來的肌少症能避免嗎?您是否為肌少症高風險族群?《We Get Care有醫靠》將自我評估、預防、運動、飲食一次交給您。


3步驟解密「疼痛」!五十肩、關節退化的預防、治療、修復、保養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逐漸面臨各種疼痛問題,例如五十肩、關節退化等。這些痛苦不僅影響到日常生活,也可能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We Get Care有醫靠》今天與神經外科醫師一起為您3步解開疼痛之謎,給您專業預防、治療與修復建議。


長照時代如何「聰明就醫」?超高齡世代下的新課題
截至2022年,台灣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已超過400萬人,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預估,我們預計在2025年將迎來「超高齡社會」。我們需要正視社會結構的轉變,積極學習和掌握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法,以提升生活品質。現在就讓《We Get Care有醫靠》一同學習如何更好地迎接老化的挑戰!


這些水果可能會增加肝臟負擔喔!顧肝必吃蔬果,養出健康肝
肝臟是人體的核心代謝器官,負責解毒、營養轉化與儲存,對於維持整體健康至關重要。然而,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可能影響肝臟功能,適當攝取護肝食肝臟作為身體的生化工廠,其多功能性不僅關係著代謝、解毒、還包括生成蛋白和儲存營養素等方面。然而我們也該注意一些水果可能在特定情況下對肝臟構成挑戰。


為什麼會突然手抖?手抖可能疾病?帕金森氏症1分鐘自我檢查
醫師,我手抖是不是有帕金森氏症?神經內科林煒醫師指出,雖然帕金森氏症的患者裡有84%以上都會手抖,但其實可以依照顫抖情況做分類,並非手抖就代表您患有帕金森氏症,如何自我判斷是否患有帕金森氏症?《We Get Care有醫靠》與神經內科林煒醫師帶您一起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