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檢查完整指南:何時需要、怎麼做、費用與流程
- 有醫靠
- 00false0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44false3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有醫靠衛教健康 編輯部報導】睡眠檢查能發現失眠、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等問題。完整介紹睡眠多項生理檢查(PSG)的流程、費用、檢查項目與健康影響,幫助你找回高品質睡眠。
為什麼要重視睡眠健康?
充足的睡眠和飲食一樣,是身體的基本需求。只有在獲得足夠的睡眠時,身體才能消除疲勞、恢復精力,情緒與免疫系統也會維持在良好狀態。
然而,每個人的睡眠需求都不同。小睡、環境、飲食與作息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夜間睡眠品質。如果經常失眠、白天昏昏欲睡或出現異常打鼾、呼吸中斷等狀況,就可能代表有睡眠障礙,需要進一步檢查。
什麼情況需要做睡眠檢查?
以下狀況若經常發生,建議考慮睡眠檢查:
白天常見症狀
昏昏欲睡、頭痛
警覺度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記憶力衰退、意識模糊
情緒不穩、容易煩躁
慢性疲憊
睡眠中被觀察到的異常
大聲打鼾
睡眠中斷、窒息或呼吸困難
嗆到、夜間頻尿
睡眠異常動作(夢遊、肢體抽動)
性功能降低、夜間胃食道逆流
醫師評估的身體狀況
鼻甲肥厚、鼻中膈彎曲
咽喉狹窄、扁桃腺或腺樣體腫大
舌根肥大、下巴短小或後縮
脖子短或肥胖、體重過重
睡眠檢查方式:睡眠多項生理檢查(PSG)
目前醫院最常用的檢查方法是 睡眠多項生理檢查 (Polysomnography, PSG),能在整晚睡眠中監測大腦、呼吸、心臟與肌肉活動。
檢查流程
先至門診(如:睡眠門診、耳鼻喉科、神經內科、胸腔科、家醫科、兒科等)就診,由醫師評估並開立檢查單。
與睡眠中心預約安排檢查時間。
前往睡眠中心過夜檢查(6 小時以上),無須家屬陪同。
身上會黏貼感應器,監測腦電圖、呼吸氣流、血氧、心跳等,全程非侵入性。
檢查時可翻身、側睡,環境依需求調整明暗。
費用
若符合健保規範,檢查費用由健保給付,不需額外自費。
檢查項目包括
腦電圖、眼動圖、肌電圖
心電圖、血氧飽和度
呼吸氣流(鼻腔壓力、口鼻溫度)
胸腹呼吸動作
打鼾聲音、睡眠體位
全程錄音、錄影監測
睡眠檢查能告訴我們什麼?
檢查報告會呈現:
睡眠時間、結構(淺睡、深睡、快速動眼期)
覺醒次數與睡眠品質
呼吸中止指數、打鼾嚴重度
心律狀況(心律不整、心跳速率)
肢體抽動頻率
睡眠姿勢、異常行為影像紀錄
這些數據可幫助醫師判斷是否存在睡眠呼吸中止症、干擾睡眠、睡眠異常行為 等問題,進而給予正確治療建議。
睡眠與健康的關鍵關係
睡眠是身體修復與大腦記憶整理的黃金時段。缺乏良好睡眠會造成:
記憶力減退
專注力下降
情緒失控
免疫力降低
心血管疾病、肥胖與糖尿病風險上升
影響孩童生長發育
因此,別忽視睡眠問題,早期檢查才能避免長期健康危害。
有睡眠困擾該怎麼做?
如果你或家人有以下狀況:
長期失眠
打鼾嚴重、呼吸中斷
白天容易嗜睡影響生活
👉如果您正為睡眠問題所困擾,歡迎使用有醫靠線上諮詢,立即預約睡眠顧問,線上一對一,由睡眠顧問幫你找到睡眠困擾的真正原因!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We Get Care有醫靠》聯繫: pr@wegetcare.com
健康不漏接!歡迎加入《We Get Care有醫靠》社群:
諮詢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