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匿的行走式肺炎警訊!黴漿菌症狀與感冒混淆 如何正確辨識及預防?
已更新:2023年12月14日
最近患者紛紛分享治療三週至一個月,病情未見好轉,這恐怕是「行走式肺炎」的威力。正確的臨床思路對於及早發現並提供適當治療至關重要,特別是在面對黴漿菌可能的感染。今天讓《We Get Care有醫靠》帶您一起了解,如何正確辨識黴漿菌。
黴漿菌初期症狀
許多確診者先前可能接受過抗生素或克流感藥物治療,但即便吃完整個療程,咳嗽、胸悶、呼吸不適,甚至發燒等症狀仍然存在。最終透過快篩才發現自己確診了黴漿菌。一般感冒通常在一至兩週內會自行緩解,若治療未見明顯改善,應立即回診進行快篩,進行抗體檢測以確認是否為黴漿菌感染。
黴漿菌的治療大不同
黴漿菌感染需要特定的抗真菌藥物,不同於一般抗生素。這是因為黴漿菌不具備細胞壁,與一般細菌有所區別。因此,若誤以一般感冒治療方式處理,效果將受到限制,這也是在未明確診斷的情況下,治療可能面臨挑戰的原因。
醫生辨識難度
近日有患者分享,一般的呼吸道症狀並不會讓人立即懷疑到黴漿菌,這往往是延誤診斷的主因。患者四處求醫,治療效果卻不明顯,甚至在服用完克流感療程後,症狀未見好轉,反而出現發燒情況。姜醫師在一週內收到的病例中,有20%的患者黴漿菌被誤診為一般感冒或其他相似病症。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感染了黴漿菌,仍存在患其他流感的風險。在治療方面,雖然初期使用克流感可能會減緩部分流感症狀,但高風險族群要治療黴漿菌病症仍需要針對黴漿菌的抗生素。
即早發現,給予治療的機會
雖然對於一般人,黴漿菌通常不致死,但是對於家庭中免疫力未成熟的幼兒或免疫低下、呼吸功能的脆弱的長者仍有危險,患者應該多加留意身體異常症狀,如持續咳嗽、呼吸不適,甚至症狀持續三週以上嚴重度未曾改善,還有新發燒,對於高風險群體,更應保持警覺,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並提醒醫師關於你潛在感染的猜想,這樣其實有助於及早發現給予精準治療。
如何預防感染黴漿菌?
預防方法:
若出現呼吸道症狀(特別是咳嗽),務必佩戴好口罩。
咳嗽或打噴嚏時,使用紙巾覆蓋口鼻後,立即丟棄;如無紙巾,請使用上臂或手肘代替,切勿直接用手。
使用肥皂勤洗手,搓揉至少 20 秒;若無水源,可使用乾洗手液替代。
目前尚無特定疫苗可預防肺炎黴漿菌感染。
感染過肺炎黴漿菌不會產生終生免疫力,因此仍有可能再次感染。
新常態的衝擊來了
在後新冠疫情的時代,新常態其實就是病毒大亂鬥,我們不能忽視任何病原體回歸流行帶來的健康威脅。透過正確的資訊,提高對症狀的警覺,是保護自己及他人的有效途徑,也避免抗生素濫用,保留應付抗藥性病菌與病毒的空間。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配合社區預防政策,減少社區傳染,共同守護呼吸道健康。
❙ 歡迎關注有醫靠 獲得更多健康資訊
❙ 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現在下載問醫生更快速
❙ 線上諮詢 問你的醫師好朋友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We Get Care有醫靠》聯繫: pr@nonstopdatasolution.com
參考資料:
黴漿菌來了! 大家要注意健康喔!
希望不要再有恐怖的疫情了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