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怎麼選? 夏日玩水不再怕曬老曬黑
已更新:2023年8月2日
天天超過30度,夏日炎炎燒不停,海邊最消暑,但我們都知道防曬不能少,長期直接暴露在紫外線下,除了曬出皮膚癌,還有可能越曬越老!今天總編就整理了幾個防曬必須要知道的撇步,開啟你的紫外線攻防戰。
防曬守則一次搞清楚
#守則1-曬傷&曬老是不一樣的
紫外線早已是被證實的致癌物質,它能改變我們的基因而形成腫瘤,不過紫外線還能再細分成UVA和UVB兩種輻射。
UVA:長波長,佔地球紫外線的95%。能穿透皮膚深層,是造成我們肌膚老化、長出斑點、形成細紋的原因,也會破壞DNA。
UVB:短波長。會穿透皮膚最外層,讓我們曬傷、曬黑、起水泡、甚至致癌。我們常在防曬產品上看到的SPF就是指使用該產品後,你可以獲得多少保護(SPF後的加號是指對於UVA的防護)。
*小補充:若防曬產品最少要滿足SPF30,同時滿足阻隔UVA與UVB的功效,就表示它符合寬頻防曬產品唷!此外UVA可以穿透雲層和窗戶,但UVB雖然可以被過濾,不過無法穿越玻璃喔!所以防曬如果要切實的做到防曬,就算在室內也需要做好基本的防曬。
#守則2-防曬乳分兩種
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物理防曬像是給皮膚穿戴了一層防護罩,而化學防曬則會滲入皮膚,像海綿一樣替皮膚吸收紫外線。
物理防曬:物理防曬乳透過反射皮膚表面的紫外線,以提供我們皮膚寬頻防曬(broad-spectrum)。大多數的物理防曬乳會採用氧化鋅或是氧化鈦,更適合敏乾肌膚或是痘痘肌的夥伴,相較化學防曬,它可以提供最大的寬頻保護,讓我們對抗日曬帶來的皺紋、斑點、光老化。不過物理防曬也有一些難以克服的問題-泛白、不防水、難塗抹。因為成分的關係,除了不防水外,礦物防曬還較難塗抹均勻,再搭配上泛白的特色,有可能塗抹完會出現「面具臉」的情況。
化學防曬:不停留在皮膚表層,也沒有阻擋光線的功能,化學防曬透過吸收紫外線來替我們達成防曬效果,因此這類防曬產品,在設計上會更容易塗抹與被皮膚吸收,也比較不會再皮膚表面上殘留。相較物理防曬更清爽、不泛白,但敏感皮膚的人,更有可能出現紅腫、發炎的狀況。負責吸收紫外線的物質包含:
氧苯酮(oxybenzone)
阿伏苯宗(Avobenzone)
水楊酸辛脂(octisalate)
奧克立林(octocrylene)
甲基水揚醇(homosalate)
*安全性:關於化學防曬的安全性,是大家一直以來的疑慮,例如氧苯酮和辛諾脂存在著可能影響內內分泌的功能,2019年氨基苯甲酸(PABA)與三乙醇水揚酸鹽(trolamine salicylate)已被美國食藥局禁止。
#守則3-擦防曬要看時間
<習慣調查> 你有擦防曬的習慣嗎?
0%當然!我超級怕曬黑
0%偶爾啦~我就是有點懶
0%糟糕...完全沒在在意的誒
相信近幾年有越來越多人建立起補擦防曬的觀念,儘管你是長時間在室內,也需要在6-8小時後補塗防曬,因為UVA是可以穿透玻璃到我們皮膚深層的!
相反的,如果你有長時間在室外的計畫,大約每2小時需要補一次防曬,同時最好在出門前30分鐘塗一次,然後出門當下再塗一次,以達到最好的防曬效果。此外如果有從事水上活動,也別忘了注意你的防曬產品有沒有防水的功效唷!
保護自己也要保護海洋
在挑選防曬產品時,除了注意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無論是物理型、化學型防曬,又或是防水、抗汗等額外功能,也別忘了注意一下產品成分,特別是當你今天要去海邊時,有些防曬產品的成分會污染海洋,造成綠藻無法形成光合作用、珊瑚礁白化、海洋生物出現無法繁殖或是提早死亡的現象。
成分列表一次了解,對抗紫外線,守護海洋生態:
氧苯酮(oxybenzone)
辛諾脂(octinoxate)
奈米氧化鋅(nano-Zinc oxide)
奈米二氧化鈦(nano-Titanium dioxide)
辛基二甲基對氨基苯甲酸(OD-PABA)
二苯甲酮-1, -8(Benzophenone-1, -8)
奧克立林(Octocrylene)
4-甲基亞苄基樟腦(4-Methylbenzylidene camphor)
3-亞苄基樟腦(3-benzylidene camphor)
❙ 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現在下載 問醫生更快速
❙ 尋找你的醫師好朋友
資料來源:
Healthline |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hysical and Chemical Sunscreen?
Skin Cancer Foundation | UV Radiant and your skin
NHS | Sunscreen and sun safety
National Ocean Service | Skincare chemicals and coral ree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