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冠宇醫師專欄/確診數又增加!醫:第6波新冠又來了!一年一劑才能適應病毒嗎?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國內COVID-19疫情再次上升且處於流行期,6月11日至17日新增623例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此外也新增38例死亡病例。去年整合醫療科姜冠宇醫師就指出,COVID-19疫情是朝向完全適應變異株的一年。


腸病毒疫苗哪裡打?費用、副作用、保護力、補助申請一篇就懂
近日腸病毒再次處於流行期,許多門診都創下腸病毒病例新高峰。家長們也匆忙帶自家小朋友去施打腸病毒疫苗,而腸病毒疫苗應該如何挑選?腸病毒請假幾天?《We Get Care有醫靠》馬上帶您了解。


布魯斯威利從失語症到額顳葉失智
額顳葉失智是一種退化性疾病,其特徵為社交行為和人格變化或失語症,伴隨著額葉和/或顳葉的退化。目前缺乏特效藥物,主要是針對症狀的治療和心理支持。除了行為與心理有變化,部分病人可能有帕金森症或其他運動神經元的失調疾病,如果行為改變需要抗精神病藥物輔助,還可能反而加重額顳葉失智的病情


對於新冠病毒,您需要多保護孩子
兒童因為有強大的初始「先天」免疫反應,能快速擊敗病毒,小朋友的免疫反應往往有比成人更強的先天T細胞展現,意味著孩童「沒有機會」發展「適應性」記憶以保護自己,所以當他們下次暴露於變異株感染時,身體仍會將其視為全新的威脅。


打、再打、繼續打,不要停!
二價彈藥黃金週打起來,現在二價在「65歲以上」「預防住院和死亡」的數據出爐囉,而且是與僅打單價的人相比,真的叫長輩繼續打,不要停!之前美國另有文獻的二價數據是報告說長者死亡降低了⅔




康復後仍不適?長新冠腦霧、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與5大因素有關
整合醫療科姜冠宇醫師分享,過去在追蹤門診時常會被患者問:「醫生,我確診後後遺症會持續多久?」醫師表示,現在已經有了答案,大約需要「一年」左右,確診後遺症才會消失。《We Get Care有醫靠》與姜醫師帶您一起了解,長新冠我們應該做什麼?


白紙?與封城?對於病毒有何影響?
我自己的臨床經驗,現在的醫療負擔都不是「感染」當下,而都是「感染痊癒後」的「急性後遺症」來呈現,身體真的太脆弱的族群,有時候真的三劑還不夠,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還是在病毒量降低後「花掉」了,更別說那些拒絕打的多重慢病老人有纖維化,都轉到一般病房,整整一個月後才出院。


手起刀落 甩開群聚感染
未達三個月持續,應該是急性的後遺症狀,但是因此心肺功能大減的長輩,其實在臨床有一定比例。有慢性病史或過於高齡的,即便打三劑也一樣有這些類似現象(未打者,臨床觀察比例更嚴重),也大大增加他們日後的不便,出院後都有負擔。


變異株趨同 卻要小心病毒再次邁入高峰?
不過先不用擔心這是什麼新變異株引起,目前沒有這個證據,BA.5在這些國家大多都還是優勢株、是主流,主要原因,應該是在高緯度地區天候有變化,人們開始更多門窗緊閉和室內活動所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