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治療婦女尿失禁 生理回饋加電刺激

在丹麥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生完第一個寶寶後的媽媽,在五年內有 30% 會產生應力性尿失禁,即咳嗽、打噴嚏、提重物或跳有氧舞蹈時,會尿濕內褲不乾爽,年輕至中年的媽媽通常因兼顧家庭與工作,非常忙碌,對暫時性的尿失禁 不以為意,等過了一、二十年,才發現骨盆腔器官下垂、尿道括約肌鬆弛、嚴重 尿失禁等情況,此時來就醫治療上也變得較困難及複雜了。

尿失禁困擾許多產後媽咪(圖片來源:Pexels


女性尿失禁治療


婦女應力性尿失禁的治療,一般可分為: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治療(又名凱格爾運動),對於二十至五十歲的婦女,長期服藥的意願通常不高,且治標不治本;


您可能有興趣:泌尿保健小教室-骨盆底肌放鬆


手術治療雖可一勞永逸,但對於輕度至中度症狀的病患,未免有小題大作過度治療之嫌;而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雖是一個重建骨盆底肌肉強度的好方法,但病患如果只是聽從醫護人員口頭指導或書籍描述而自行練習,往往會發生錯誤的肌肉訓練,造成更嚴重的尿失禁或排尿障礙。


生理回饋儀器輔助優勢


生理回饋儀器的精神在於利用影像、聲音和壓力偵測,來告訴病患是否有「正確」地作骨盆底肌肉收縮和放鬆。臨床上,病患使用腹部肌肉收縮是最常發現的錯誤,由生理回饋儀器可以教導並加以修正。病患若能做足夠和正確的收縮強度和時間,電腦螢幕會出現一個微笑的臉孔加以鼓勵,反之則出現一個沮喪哭泣的臉孔。當病患無法「主動」作骨盆底肌肉的收縮運動,則需要靠電刺激的幫忙,透過無痛的微弱電流,「被動」刺激骨盆底肌肉收縮,讓病患體會收縮的感覺, 進而學習到正確主動地做骨盆肌肉的訓練。


儀器輔助效果顯著


研究發現:經過四週的生理回饋合併電刺激治療婦女尿失禁的課程,約有五成的治癒率及高達八成的改善率,生活品質也會提升,同時我們建議病患在家中也要勤加練習,不僅可告別尿失禁、骨盆腔下垂、鬆弛的困擾,而且具瘦身恢復臂部彈性的效果,重拾健康快樂的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讚留言是給醫師們最好的支持!


✅想獲取更多相關資訊嗎?歡迎查看王炯珵醫師

✅現在加入We Get Care會員了嗎?現在登入信箱,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給您專業醫療資訊



👩‍⚕️讓有醫靠成為您健康的依靠👨‍⚕️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