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人40開始虛?補充睪固酮該怎麼選?5大方式、治療比較與副作用總整理
總是感覺疲憊、性慾低落、虛累累,甚至懷疑自己「不舉」?這些看似平常的症狀,很可能是「睪固酮低下症」在悄悄作祟。研究顯示,台灣每四位40歲以上男性中,就有一人罹患睪固酮低下症。若未及時治療,不僅生活品質受影響,更可能與代謝症候群、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有關。


50歲以上男性必看:攝護腺肥大開刀時機、手術方式與費用差異
攝護腺肥大是許多熟齡男性常見的泌尿困擾,特別是在50歲以上族群中更為普遍。隨著年齡增長,攝護腺組織逐漸增生,可能壓迫尿道,導致排尿困難、頻尿、夜尿等問題。根據統計,超過一半的60歲男性患有攝護腺肥大,80歲以上更高達八成以上。面對這樣的狀況,該怎麼處理?哪些治療方式最適合你?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


夫妻無性生活影響解析:男人女人的影響、原因與修復方法總整理
結婚多年後,激情往往隨著生活節奏逐漸淡去,讓原本規律的親密關係漸漸成為回憶,夫妻雙方開始面對「無性生活」的現實。根據普遍定義,無性生活並不單指完全沒有性行為,而是每月性交次數少於1次,或一年少於10次的情況。那麼,夫妻沒有性生活正常嗎? 如果不再發生性行為,會對身體、情感或婚姻造成影響嗎?本文帶您深入了解無性生活的成因、影響與因應方式。


2025最新攝護腺癌治療全解:症狀警訊、存活率、手術費用比較
攝護腺癌在台灣男性癌症中排名第5,每年有超過5,000位男性確診,且發生率與死亡率逐年攀升。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及早認識攝護腺癌的症狀、治療方式與預防策略,將是守護健康的關鍵。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從警訊到治療的每一個重要環節。


姜宜妮醫師專欄/陽痿還能救嗎?破解性能力下降迷思,40歲男人別輕忽保養關鍵
性功能障礙並非年長者的專利,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面臨此困擾。然而,據統計,40歲以上男性中,每十人就有一人曾出現陽痿現象,尤其40至50歲更是高風險族群。儘管如此,許多男性礙於面子問題,不願談論這類話題,甚至錯失早期治療的機會。面對性功能衰退,我們是否該就此放棄?


瑪卡真的能壯陽?10大PPT瑪卡品牌評價,挑選最適合你的男性保健食品
現代人因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經常感到疲憊不堪,甚至影響親密關係。許多人開始關注有提振精神、增強體力的男性保健食品,其中「瑪卡」因其潛在的壯陽功效備受矚目。市面上的瑪卡產品琳瑯滿目,該如何挑選真正有效且安全的產品?本文提供瑪卡評價與瑪卡心得,並分享10款瑪卡品牌PTT熱議推薦。


攝護腺癌飲食迷思!哪些該吃、該避開?推薦飲食+避雷清單一次看
攝護腺癌,是男性特有的癌症,在台灣男性癌症中排名第五,好發年齡介於50至80歲之間,且60歲後發生率顯著增加。治療攝護腺癌的方法多元,包括海福刀手術、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與冷凍療法等,患者應與醫師討論,以選擇最適合的療程。本文將帶大家了解攝護腺癌飲食常見迷思、飲食策略與推薦食材。


壯陽藥副作用太多?姜宜妮醫師解析:低能量震波治療助你重拾自信
壯陽藥是許多勃起功能障礙患者常見的治療方式,其藥效快速且具一定安全性。然而,這類藥物僅能暫時改善症狀,並無法根本解決問題。此外,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不適反應,如頭痛、鼻塞、消化不良等副作用。針對這類問題,泌尿科姜宜妮醫師建議,可考慮透過低能量震波來促進血管新生,從根本改善勃起功能。


陰莖不硬怎麼辦?飲食、運動、醫療三面向,6招幫助男性找回硬度與自信
勃起障礙是許多男性面臨卻少公開討論的議題,尤其是中年後更為常見。根據台灣男性學暨性醫學醫學會的統計,40歲以上男性中,約有17.7%面臨勃起功能障礙,等同全台超過百萬男性遭遇「陰莖不硬」、「硬不起來」的困擾。本篇將帶您從飲食、運動與醫療治療3方面,全面了解「硬度不足要如何改善」。


金槍不倒恐致「鳥中風」!男生勃起異常的6大原因與治療方式
年底歡慶時光是許多情人伴侶享受親密關係的絕佳時機。然而,高壓的生活環境使許多上班族因工作壓力、熬夜、身體疲憊等因素,在房事上出現「力不從心」的情況。有些男性透過口服藥物或施打低能量體外震波改善性功能,甚至自行注射幫助勃起的針劑,以求性生活滿意,卻可能讓男性面臨「鳥中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