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ECP全面解析:體外反搏療法是什麼、療效如何、副作用與療程費用一次搞懂
在心血管疾病治療領域,當藥物與手術皆無法達到理想效果時,有沒有其他非侵入性的替代方式?體外加強反搏治療(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EECP)正是這類族群的新選擇。EECP是一種經過多國臨床驗證的輔助治療方式,尤其對慢性穩定型心絞痛、心肌梗塞後恢復期患者,有良好應用潛力。究竟EECP是什麼?eecp有效嗎?有哪些禁忌與費用考量?以下為您完整說明。


rTMS治療全攻略:療程步驟、適應症、治療費用、副作用與注意事項一次了解
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台灣約有200萬人出現憂鬱相關症狀,其中重度憂鬱者約125萬人。除了心情低落、失眠、無動力之外,許多患者還可能經歷健忘、專注力下降、情緒波動等問題。這些狀況背後,往往源自大腦神經調節系統的失衡。在傳統藥物治療之外,越來越多醫療機構引進「rTMS治療」,作為一種非侵入性、低副作用的療法。本文將深入探討rTMS是什麼、其治療機制、適應症、Rtms費用與副作用風險,幫助您在選擇治療方式時,擁有更完整的資訊。


50歲前必看!預防失智與中風攻略,「失智評估」與「自我檢測」一次解析
近日寒流來襲、日夜溫差大,氣溫驟降易導致血管劇烈收縮,增加血壓上升的風險,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如中風與心臟病。日常健康管理可以為身子打好底子,尤其是年長者,若合併慢性疾病,寒冷天氣更可能引發健康危機。除了避免溫差過大、從日常生活中建立健康習慣,有助於預防失智、降低突發疾病的風險。


失智症有希望!科技助攻「最新治療」3方式,預防延緩失智
台灣的老化速度是世界第ㄧ,預估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台灣65歲以上的銀髮族中,18.01%有輕微認知障礙(MCI)、失智症(Dementia)則佔7.64% ,也就是說65歲以上的長輩每13人就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


姜冠宇醫師專欄/博愛座揭跨世代爭議「長輩活著討厭的樣子」!醫:5大危險特質要避免
您是受人歡迎的長輩嗎?近日博愛座讓位風波爭議不斷,形成青年與長輩的世代對立。長輩們應該如何避免顧人怨?哪些特質可能使您變成麻煩長輩?如何健康、成功的面對老化?《We Get Care有醫靠》與整合醫療科姜冠宇醫師帶您深入瞭解。


布魯斯威利從失語症到額顳葉失智
額顳葉失智是一種退化性疾病,其特徵為社交行為和人格變化或失語症,伴隨著額葉和/或顳葉的退化。目前缺乏特效藥物,主要是針對症狀的治療和心理支持。除了行為與心理有變化,部分病人可能有帕金森症或其他運動神經元的失調疾病,如果行為改變需要抗精神病藥物輔助,還可能反而加重額顳葉失智的病情


為何失智長輩會對照顧者不當性騷擾?長者性需求與親密關係
「性建康」和「親密關係」並非只是一般人需要學習的議題,對於失智症照護者來說尤其重要,因為有3-10%的失智症患者會侵犯照顧者,造成問題。如何了解失智長輩的需求?正確引導失智長輩表達性需求?《We Get Care有醫靠》與整合醫療科姜冠宇醫師帶您深入了解。


吃甜點導致失智?腸道菌叢失衡人變呆滯!5種飲食方式
42歲的黃小姐,是一位全職的家庭主婦,生下女兒後,角色的轉換與生活型態的改變,使她在日常生活中出現許多記憶方面的問題。經過醫師判斷,甜點導致長到失衡竟然才是「失智」關鍵?《We Get Care有醫靠》與神經內科醫師帶您了解更多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