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準媽媽看過來-5招緩解惱人的妊娠性蕁麻疹


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多少會感到生活不便或是生理、心理上的不適,常見的不適有孕吐、妊辰糖尿病等,在皮膚科的診間裡,有些懷孕的準媽媽們身上則是會出現奇癢無比的疹子,一開始出現在肚臍周圍,後來隨著孕程,疹子擴散到全身,甚至還出現水泡,稱為「妊娠性蕁麻疹」。


「妊娠性蕁麻疹」正式名稱為「妊娠搔癢性蕁麻疹樣丘疹及斑塊」(Pruritic Urticarial Papules and Plaques of Pregnancy, PUPPP)。


妊娠性蕁麻疹是一種懷孕期間才會罹患的皮膚疾病,發生率約0.5%左右,好發於懷孕最後三個月左右,也就是所謂的第三週期。通常第一胎、多胞胎、胎兒體重過重,或懷孕體重增加太多的媽媽,較容易發生妊娠性蕁麻疹。


疹子一般從肚臍周圍(肚皮張力最大處)開始,沿著妊娠紋生長,逐漸往胸部、軀幹及四肢延伸。疹子起初多為丘疹(註),但有機會形成班塊、水泡及類似蕁麻疹的病灶,患者會感到非常癢,甚至嚴重影響到睡眠品質。


有不少民眾會直覺反應,認為PUPPP與過敏體質有關,但其實不然,因為妊娠性蕁麻疹發生原因尚不明,目前學界多認為是和肚皮撐大的張力增加有關。


妊娠性蕁麻疹的治療,臨床上會視症狀輕重給予塗抹類固醇或止癢藥膏,症狀較嚴重者會考慮口服或注射類固醇或抗組織胺。由於在懷孕第三週期時,胎兒的器官分化多已成熟,醫師在給藥時會將母、嬰健康都考慮在內,依照孕期用藥規則做調整,因此請有症狀的準媽媽們放心,不需擔心藥物影響胎兒而遲遲不敢就醫。


除了藥物治療外,患有妊娠性蕁麻疹的準媽媽平時也可做好以下日常照護:

  1. 盡量別亂抓癢:皮膚會因為搔抓而破壞其表面的障壁功能,導致更容易被刺激、感到癢而繼續搔抓,造成越抓越癢的惡性循環。

  2. 冰敷皮膚:雖然熱水能阻斷癢感,暫時減緩不適,但反而會加重症狀。可使用濕毛巾或毛巾包冰枕輕敷皮疹處。

  3. 加強保濕:可於沐浴後塗抹保濕乳液,保持皮膚濕度,減少因乾燥引起的皮膚不適。

  4. 穿著舒適衣物:選擇透氣吸汗材質或棉質衣物,避免穿著含有羊毛或人造纖維的衣物,可降低粗糙衣物摩擦皮膚及其引發的癢感。

  5. 減少過敏原暴露:假使準媽媽本身已經有過敏的病史,懷孕期間應避免暴露會引起過敏的食物、塵螨等過敏原,以免加重皮膚起疹的情形,或影響到醫師對於妊娠性蕁麻疹的確診判斷。

面對妊娠性蕁麻疹,準媽媽們千萬別採取消極態度:不停抓癢,等待疹子自行消去,因為一般而言,大部分妊娠性蕁麻疹在產後 1~2 週即可痊癒,除非媽媽本身合併有異位性皮膚炎或其他皮膚疾病,才會要較長時間復原。


此外,媽媽們也不用擔心妊娠性蕁麻疹會對腹中的胎兒造成任何影響,反而是媽媽們於懷孕期間癢得受不了時,別不停搔抓,除了越抓越癢,還會造成破皮、流血,甚至發炎感染、化膿,假使形成疤痕更容易有黑色素沉澱。


有上述症狀的準媽媽們,建議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協助,並做好日常保養,維持良好睡眠品質,畢竟母親處於良好健康的身心靈狀態,胎兒也才能順利成長喔!


註:丘疹,papule,為皮膚表面局部隆起的小疹子,多為半圓形或錐形,小如針頭,大到直徑1公分。例如毛囊炎、濕疹、青春痘、扁平疣,都能以丘疹表現,若丘疹擴大或相互融合,則形成片狀隆起,稱作斑塊(plaque)。


<以上內容由雙和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陳昱璁與Patty Chou共同撰寫>

 

您也有類似困擾嗎?馬上預約線上視訊諮詢皮膚科陳昱璁醫師。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