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人的肩頸痠痛 你也成了「卡頸族」?
已更新:2022年10月17日
電子設備的可攜帶性造就資訊取得的便利,但持續低頭的姿勢也造就了一群”卡頸族”

你也是被科技綁架的卡頸族?(圖片來源:Pexels)
近年來因為落枕而求醫的民眾越來越多[1],年齡層也逐漸地下滑,原本專屬「阿公阿罵」的肩頸疾病變成現代的時尚風潮。常見的肩頸痠痛的原因為頸部椎間盤的退化/突出、局部的肌筋膜炎、小面關節退化/發炎、相關頸部韌帶的損傷/骨化、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或發炎、周邊神經的卡壓、椎體骨頭的損傷或腫瘤,當然也別忘了心臟、肺臟、食道、肝臟及膽囊器官的轉移痛[2]。在如此多的成因中,椎間盤及小面關節的炎症或是退化是最常見的。

儼然已成為時尚風潮的脊椎側彎(圖片來源:林煒醫師 提供)
手術後惡化?或許是不同病症
一般想到椎間盤,總想起鄰里間十個人中總有兩到三個人因為椎間盤而進行手術治療,雖然大部分都能跟疼痛說掰掰,但印象中總有兩至三個長輩在手術後仍因肩頸疼痛所苦甚至惡化。是手術失敗嗎?相信多數外科醫師都會站起來會自己辯護,台灣身為世界第一的醫療照護國家(numbeo.com/health-care/rankings_by_country.jsp),我們外科的技術在很多次專科也是領先世界。所以我想應該是診斷出了點問題,如何分辨椎間盤與小面關節是醫師也是患者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延伸閱讀:坐骨神經痛的主因—椎管狹窄
如何分辨椎間盤與小面關節疼痛?
椎間盤疼痛
椎間盤造成的損傷肇因於過度彎曲及旋轉頸部中產生的發炎以及破壞,在修復中產生的神經及血管因為局部炎症而被刺激,所以椎間盤疼痛往往出現在初期而在末期反而是不痛的。而彎曲頸部及旋轉往往會使得疼痛更加嚴重,若伸展頸部則會使得疼痛緩解,且激痛點會出現在斜角肌。嚴重的椎間盤卡壓會造成神經反射增加、大小便失禁、四肢癱瘓。
小面關節疼痛
小面關節造成的疼痛則相反,大部分肇因於過度伸展頸部產生。伸展動作也容易造成小面關節卡壓,車禍的撞擊產生劇烈的頭部前後擺動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關節囊及關節內部軟骨的損傷都會產生疼痛,嚴重者會有軟骨下硬骨的微型骨折,在核磁共振下可觀察到水腫等變化。頸部小面關節的轉移疼痛相對較可以預測,有經驗的疼痛科醫師可以很好的判斷產生疼痛的節數。
以上是頸部疼痛常見兩大原因的介紹,希望各位患者在頸部疼痛能夠自行做初步的分析,詳細的病史以及車禍創傷史可以給醫師更好的參考。
1. Parenteau, C.S., et al., Prevalence of spine degeneration diagnosis by type, age, gender, and obesity using Medicare data. Scientific Reports, 2021. 11(1): p. 5389.
2. Resnick, D., Degenerative diseases of the vertebral column. Radiology, 1985. 156(1): p. 3-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讚留言是給醫師們最好的支持!
✅想獲取更多相關資訊嗎?歡迎查看林煒醫師
✅現在加入We Get Care會員了嗎?現在登入信箱,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給您專業醫療資訊

👩⚕️讓有醫靠成為您健康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