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下腹股出腫塊 竟是疝氣!

做完運動回家後洗澡才發現,下腹部鼓出一塊腫塊,經診斷後,竟是「疝氣」?

下腹股出腫塊,竟是疝氣(圖片來源:Pexels


六十歲多年抽菸慢性咳嗽的李先生,有天心血來潮去時下最夯的健身房健身,第一天做完運 動回家後洗澡才發現,下腹部鼓出一塊腫塊,有垂墜感,按著腫塊就會消失;於是他來到泌尿科門診經診斷後為「疝氣」。


什麼是疝氣?

疝氣台語稱為「墜腸」或「脫腸」,是指「體內器官由正常位置,移到不正常的位 置」,常發生於下腹部、鼠蹊部,其中「腹股溝疝氣」最常見;有的人在小時候就 被診斷,有的人要到成年才發現。一般來說典型的「腹股溝疝氣」症狀為站立活動時會感覺腹部、腹股溝疼痛及下墜感較明顯,平躺時腹部、腹股溝的凸起可能會消失,肚子用力會感覺有東⻄掉下去或移位,如果當疝氣突然變大無法退回,嚴重時可能會有劇烈疼痛、腸子缺血壞死。


延伸閱讀:爸媽注意-小朋友為何尿不出來?


病因與風險因子


1. 成因是什麼?分成哪幾種?

腹股溝疝氣因為成因不同分成兩種:間接型疝氣、直接型疝氣。

  • 「間接型疝氣」

嬰幼兒因為睪丸下降通道閉合不全導致,以為男生才會有,事實上,如上段所描述的:「腹腔器官由正常位置,移到不正常的位置」,所以不論性別和年齡都有機會發生。

  • 「直接型疝氣」

指的是一部份的腹內器官或組織,因為腹壓大的關係,經由鼠蹊部肌肉腹壁薄弱區域或破洞,經由裂洞凸到外面而產生疝氣。

腹股溝疝氣種類(圖片來源:鍾卓興醫師 提供)

2.好發因子有哪些?

所有導致腹壓上升的狀況如提重物、不當的方式重訓、便秘、排尿困難常常腹部用 力、氣喘、抽菸導致的慢性咳嗽、慢性肺病、大量腹水、懷孕、肥胖等等;此外,腹肌衰弱像是年紀大、營養不良、運動不足等等因素都是。


治療方式

手術方式比較(圖片來源:鍾卓興醫師提供 有醫靠編輯)

手術修補為唯一的治療方式,如果懷疑有疝氣,建議及早就醫檢查。至於手術本身分為「傳統修補」與「微創腹腔鏡修補」,兩者都可用人工網膜;傳統修補傷口大約五到六公分,傷口較大、手術恢復期較長;而腹腔鏡修補則是有單孔或是三孔, 絕大部分手術隔天就可以正常下床走動並出院,並且相較有不疼痛、傷口較美觀、 好照顧的好處,建議與泌尿科醫師詳細討論後再決定手術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讚留言是給醫師們最好的支持!


✅想獲取更多相關資訊嗎?歡迎查看鍾卓興醫師

👩‍⚕️讓有醫靠成為您健康的依靠👨‍⚕️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